第四九六章 老家伙们的想法-《回到清朝做盐商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应该是捣碎的大蒜还拌了一些干辣椒面子,只有这些东西比较好携带。

    开拓队中带着很多这样的调料。

    每个队员还会根据自己的口味,自行携带一些,咱们大华夏的百姓,无论什么在吃这方面的都不含糊。

    哪怕是树叶、野菜都能够吃出花样来。在北美这块蛮荒之地,动植物资源丰富,简直是吃货的天堂。

    张森拿着自己的银制小酒壶挨着向勇坐了下来。

    有一句每一句地聊了起来,不过都不是开拓队的事情。

    他们可不想替赵旭考虑开拓队的后续大计。

    两个老家伙都是因为儿女成家立业了,了无牵挂,才听从命令出来帮着年轻人压压阵的。

    当然说他们老家伙,实际上他们俩也就四十几岁,不过在这个年代都是要做爷爷的人了。

    “老向,听说你家里的三小子考上了什么学院?你说你一个老猎户怎么就能培养出个书生出来?”

    两个老家伙凑到一起谈的最多的就是家里的后生。

    向勇用筷子夹起一把肚丝放到大铁锅中涮了几秒钟就提了出来,蘸了一些蘸料就全包进了嘴中。

    嘎吱嘎吱地嚼了起来,肚丝涮的时间不能长,不然就老了。这样在滚汤中烫几秒钟就好,吃到嘴中脆嫩爽口。

    向勇嚼完之后,灌了一小口酒,才接着张森的话茬说道:“兴许我老向家以前也是书香门第呢?”

    “其实啊,我就是把着一点,总统提倡做什么,我老向就做什么,准没错。”

    老张有些不屑地说道:“嗨,难道我老张就不听总统的话了吗?要不然我又怎么会漂洋过海来到这老林子中。别说这里的木材真实棒。我昨天发现了一棵书,要十几个人才能够抱的过来。”

    “老张,你咋又提到砍树了呢!其实你们家也不错,几个小的在军中打拼一样是一条出路。但是你听说书的讲过吗,打天下靠武将,治天下靠文官,你看我们赵队长那样的就是文官,王连长都要听从他的指挥。”向荣说道。

    “其实,老张我有个建议,你们家几个小子要当兵就要到偏远点的地方当兵,那样才能够捞得着仗打。你看我们的华夏国,何止是富源万里啊!在内陆是没仗可打的,没仗打咋立功呢?”

    老张点头道:“好吧,老向,你说的倒是有道理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猎户的脑子就是活络啊。”

    两人实际上还是安徽的老乡。

    当初向勇是山上的猎户,张森是樵夫。

    两人那时候就认识。

    但是两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孩子多。

    太平军将战火烧到了安徽,过不下去的了两家人结伴逃荒到了苏北。

    他们算是幸运的,一到苏北就被那时候的淮海军给招募进了农场。

    两人的手艺在苏北这里派不上什么用场。

    张森转行在农场做了木匠,向勇进了民兵队。

    后来淮海军开发远东。两人又一起报名到远东地区去。

    但是家属和孩子都留在了苏北。

    张森家的几个成年的男娃都被送到了军中。

    混的最好的老二已经成了营长。老大文化不行,一直是一个士官。

    向荣家的几个孩子却没有当兵的,有几个在农场做事,还有一个老四今天才考进了学院。

    老张家的几个都不是读书的料。所以他就奇怪了向勇家的娃咋就出了读书种子呢?

    其实国人的眼中还是觉得读书更有出息一些。

    所谓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。

    华夏的世界观是文人塑造起来的。这些人自然将自己纳入到上品之中。
    第(2/3)页